如果去日本留學你不了解相撲,那你又怎能了解這個國家?

更新時間:2021-03-10 13:25:30
閱讀數(shù)量:1140
























談到日本有名的競技體育活動,我相信很多人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運動便是相撲。


那么相撲的起源是怎樣的?相撲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


現(xiàn)在,就由我來跟大家來說說關于相撲的前世今生。



一.起源


首先跟大家說說關于相撲的起源,相撲源于中國春秋時代,從春秋到秦漢時期時名為“角抵”,帶有武術性質。

 

后來,自唐朝傳入日本,成為一種流行的體育運動。

 

什么是相撲?

 

所謂相撲,是指兩人在土表中角力的一種格斗技,一方將對手扳倒 或推出土表外即為勝者。一般人只要提及相撲就會自然而然認為它是日本的國技,但直至明治四十二年(1909)時日本才將相撲定位在“國技”這個地位上的。

 

中國和日本兩國在歷史上都有相撲。從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國秦漢時期的角抵形象同日本現(xiàn)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

 

而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相撲一直被認為是日本的武技,其實,我國古代有類似于相撲的“角抵”。早在西漢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帶流行著一種民間游戲:人們戴著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這種既是競技又是表演的活動,被稱為“角抵”又稱“蚩尤戲”。


 

 

 
















二.比賽規(guī)則

 

接著,給大家介紹一下相撲運動員的比賽規(guī)則。

 

運動員們在比賽時可以互相抓腰帶,握抱頭頸、軀干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絆,可以拍打對方胸部,但不許踢對方胸腹,不許抓兜襠和生殖器,不許抓頭發(fā)、擊雙耳、卡咽喉,不許傷害對方眼睛、胃門等要害處,不許用拳頭打人或使用反關節(jié)動作。


比賽時,能使對方身體任何一部分著地(除兩腳掌外)即為勝利。能使對方身體任何部分(包括手、腳)觸及界外地面亦為勝利。比賽沒有時間限制,如果雙方經(jīng)過長時間角斗,精疲力盡而勝負未分時,裁判員可以宣布比賽暫停,休息后再重新開始比賽,直至決出勝負。

 

三.現(xiàn)狀

 

大家了解相撲的應該都知道,相撲的運動員很多都是來自農(nóng)村或外國(以蒙古國居多)的相撲運動員。

 

他們渴望發(fā)財致富,所以,不遠萬里來到東京住在相撲“部屋”(相撲選手集中生活和訓練的場所,日本共有43個部屋),他們每天除了兩小時的訓練時間之外其余的時間都過著吃飯與睡覺為主的集體生活。

 

但是能被大家知道的相撲選手畢竟還是少數(shù),事實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將自己普通的身體填成龐然大物之后卻仍然由于成績不佳而無法得到晉升級別,只能長期滯留于無名小卒之輩,等到了一定年齡還要被迫退役,更會面臨早發(fā)疾病和短命的危機。



 













而且,這對于他們自己來說,這本身也是一場賭博。拿自己的命來讀一個未知的前途,不知道他們若干年會想到過往,是否會有一點的后悔?

 

另外,再告訴大家一點,日本相撲運動員按運動成績分為10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及橫綱。橫綱是運動員的最高級稱號,也是終身榮譽稱號。

 

“十兩”以下級別的相撲運動員是得不到來自相撲協(xié)會的月薪的,他們的生活只能靠“部屋”提供并不豐厚的補貼。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相撲文化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雖然依然還是全國性的活動,但關注度和參與度跟最開始有著明顯的差別。

 

未來,不知道相撲的發(fā)展會如何,期待后悔不一樣的結果。

來自:日本留學生活 編輯:樂申日本
想了解更多,關于日本讀研申請信息 __請點擊__!